建议1:
目前总馆可以查看的“数据报告页面”建议增加至分馆账号(数据中心)
让分馆可以直接了解自己的运营指标
建议2:建议图书页面增加:被借阅图书数量(ISBN码去重)【目前的益迪码去重,在解释标签是指的ISBN码去重?】,这样更准确的了解图书馆读者借阅图书的丰富度
建议3:此页面可以增加同期对比图(任意选 年,月,周等维度)的对比分析
另外,关于读者和图书数据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统计日期内,已冻结读者和已下架图书未计入统计
比如以及目前的相关数据如下:
1、新增读者数:不管读者是否冻结,日期内新增读者都应该计入,因此可以增加另一组数据:冻结读者数量 【同理,新增图书数量也没有包括在查询日期内已下架的图书,不合理】
2、读者总数:目前为(建馆至选定日期内读者总数,不包含冻结读者),也有一点奇怪,目前是不管查询哪个时间段,显示数据均为当前在馆读者。。。实际应该为查询期内曾经活跃过的读者【期初读者+期内新增】
【同理,图书总数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图书总数也没有包括在查询日期内已下架的图书,不合理】
3、目前的读者活跃率: 借阅读者数/新增读者数,而不是借阅读者数/读者总数?也让人有一点不能理解
基于本身数据的统计问题有误,所以得出的“所有读者人均借阅量”本身也不能反应查询日期内的真实状况
4、图书的流通率,是否应该指查询日期内介 借阅总数/图书总数(包含已下架,已下架也曾经参与流通),目前基于图书总数是非当期数据,得出流通率本身也不能反应该时段正常的运营情况
5、图书活跃率 也需要考虑是在当时段数据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