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

发表于2023-02-15 19:24

过去一年的尝试有一些被色彩愉悦的瞬间,有一些被数据激励或感到遗憾的瞬间,但持续整年都有看到生生不息的努力,实在是件很棒的事。希望新的一年能收获更多数据,能将它们用更合适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跳进微小的浪花里。”

——来自微澜志愿者 宁妮娅

微澜月报|2023.1


其他推荐:

透过微澜,让你我彼此看见
所谓“不确定感”,是对约定俗成的想法提出质疑 | 专访
图书馆里的性教育
微澜图书馆,城市边缘的真实公益
来做志愿者吧朋友们,人间值得!

2023年02月14日(周二)运营.详细数据

快速访问:服务日志/预约排班/加入微澜图书馆/微澜地图/报名分馆理事/各馆排班一览表 👈点击各部分链接可直接进入

支持微澜:
发布资源
/心愿图书/捐书/合作申请/
申请建馆
 👈点击各部分链接可直接进入

如果想支持某一个具体的分馆,可以随时查看微澜各分馆需求序列(实时更新),帮助微澜更快速以及把资源合理分配,也欢迎大家分享微澜给可能加入微澜的伙伴。

分馆开馆进展:各馆排班一览表(北京、广州、深圳、苏州、昆明、郑州、长沙、上海、贵阳部分分馆已开馆或有开馆时间) 可以直接点击连接中绿色色块预约某日起该分馆服务,微澜支持跨馆服务


微澜总馆公开活动预告:

快速访问:总馆活动和分馆整备活动报名  👈点击可直接进入报名链接
1、微局时间,每周四晚八点,准时获得提醒或者交流给小新发“微局”邀请入微局社群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  369-3438-8676 (会议号已更新 点击够可直接添加会议至我的会议获得提醒)
     微局也成了微局工作室,参与成员目前有: 董莉 陈路 郭云哲 张婷 邹海清  岳毅桦 廖细雄 左樵 杰西  葵予
     如果您想成为分享人,或者就某个话题发起对话,可以联络微局工作室成员。

2、微澜月度迎新会(每月第一个周六下午14:00~15:30)#腾讯会议:734-1667-7319

3、微澜集体备课厅(具体安排待通知)  共享资料:微澜绘本研习(集体备课——教案库)

     给小新发“绘本图书交流”进入绘本和图书交流社群

各分馆工作一览表:


郑州1馆

录入新读者,准备开馆。

苏州2馆

终于和馆长见面,还有一直在支持开馆的两支梅李本地志愿队的志愿者们。
大家真的都超级好,不仅二话不说就一起把所有书的索书号写完了,而且对以后来图书馆持续服务也给予了很大的信心。
今天学校补上个学期的期末考,中午有个老师来打招呼,说可能借书的人少。
但其实还是一直有来的,对四年级,六年级和初一印象都很深刻。
推销了一些新书,包括刘慈欣的流浪地球。

还有二1班,下午都来了。孩子们是第一次来,给他们介绍了借还规则,他们表示明白了,每个周二,不是明天还是周二的意思~


苏州1馆

新学期开学来借书还书的小朋友还蛮多的,都在忙碌中度过。第一次参加,是个难忘的经历


今天午饭后的课间,有很多高年级的小朋友进来借书;

二年级一个班的小朋友在午后第1个自习的时间段进来借书,这样会和中午人流量大的时候错开,小朋友们也有时间认真地选书。

有三位小朋友想要补卡。

今天中午门卫的大姐忘了给我们俩打饭,所以我们俩点了外卖。


深圳1馆

馆员处理数据。

上海4馆

准备开馆啦。

上海1馆

准备开馆啦。

广州24馆

第一次参加微澜图节馆的日常值班,离我家很近,竟然不知道有这个学校,还有着这一间图书馆。

终于将我们家长捐的图书拉到图书馆了,满满几大箱。人多力量大,6个志愿者同心协力筛选、分类、贴码、录入,将这批349本书全部上架。下一批大概还有八十来本,应该也很快就能整理好上架!

刚开学来借书的小朋友还不算多,也许我们应该搞点活动了~ 好喜欢爱看书的小朋友啊!

微澜,真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微澜🌹🌹🌹 每个人都愿意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广州11馆

学校老师开馆

广州7馆

日常开馆

北京33馆

一切正常。第一天开馆,主要是小读者来还书的比较多。
中午阅读课的小读者人比较少,有可能同学老师不清楚我们已经开馆,需要跟老师进一步沟通。
通过褚老师的引导,阅读的比较仔细细节。
如果有机会有可能的话,值班馆员可以适当的引导阅读课的小同学阅读

北京30馆

又见到孩子们啦,很开心!今天的图书馆上午一直比较热闹,3年级1班的同学来馆阅读,感觉孩子们新的一年孩子们懂事一些了,在馆里阅读比之前安静些,大多数孩子也知道阅读后把书放回书架了!中午也有很多孩子过来,孩子们说有很多新书好高兴!


北京18馆

整理图书 准备开馆


北京15馆

去年第一次来赶上疫情,今天终于来了。
有左老师在,我们一起擦桌子扫地拖地。
今天大部分同学都来还书,部分同学也有借书。
发了去年登记的借阅卡,有三个同学已经转学。
有个别同学经过一个假期,丢了借阅卡,已登记补办。
整体感觉还不错,就是屋子里有点冷。

北京9馆

北京5馆

借还书数据,应该含了细雄书摊的数据,下午离开时借出299,归还222。【社区书摊借阅85册,15个读者】

1.学生们超级兴奋一下课就挤进图书馆,害怕出事故,只能堵在门口,只出不进,12点到13点,人反倒不多。

2.学校广播里说了每天可以来图书馆的班级,下午没那么多人来了,完全限定似乎也不是办法。

3.李皓轩捐赠了两本书,没有拒绝,因是拼音读物,未做上架。

4.空间窄,安全第一。

2.14

今天是战斗的一天。没喝水,没落座。

五馆一波三折,从黑庄户搬到十里河,十里河还没开馆就又到通州辛店村。新学期,终于开馆了,见不到博文学校熟悉的面孔,有点遗憾。

反复查了几次路线,显示路上需要两个小时,早晨七点多出门,九点一刻到了学校。传达室师傅热心地给开了门。

还没等我熟悉环境,手机还没来得及进入益迪云图界面,孩子们就冲了进来,要求办卡的,还书的,借书的,叽叽喳喳,脑子完全无暇多想,先把卡和要借的书拍照,一会再处理吧。

再一下课孩子们又瞬间涌进来,小小的房间立刻拥挤起来,挤在一起伸着手要借书,赶紧拦在门口,只出不进,排队借书,大家刚开始还摸不清规律,慢慢就能主动排队借书了。

门外面的被我挡在身后,还眼巴巴的排着队,也有挤在一起非要钻进来的,校方广播里告诉大家会暂时规定每天可以来图书馆的班级。真是不来借书也愁挤着来借也发愁。

图书馆外的门廊要是可以坐着看书就好了,只是隔壁都是教室 ,如果不能保持安静,估计可行性也不大。

三点多学校放学,我整理书架,不坐校车的孩子零零星星进来借书,能坐在图书馆里看书变成一种奢望了。

五六年级来借书的不少,趁着体育课来,人也不多,送了杂志给他们,不知道会不会看。

有老师来借书,找《红与黑》,印象有,查了系统也有,但架子上没找到,估计搬家清理了一些书。答应从其他馆调书来给她看。

没来得及去班里发卡,三年级的主动来要求办卡的,找到就发了。四年级让同学带到班里发,也没回来汇报情况,不知道发完没。

四点多,整理好,离开。

校门口黑板上的标语“春风十里,不如校园有你,nice 兔meet you”有点意思。

T2 两次地铁,共享单车,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远。

晚上来个炸鸡配米酒吧!


社区分馆开馆情况(只标记有借阅的日子):

北京27馆
北京22馆
北京9馆
宁波1馆
长沙2馆
广州18馆
北京9馆
东莞1馆
贵阳2馆
北京5馆社区书摊


微澜小红书

推荐:让儿童和父母在一起!—— 中国流动人口子女发展报告2023 
(2月10日,晚有关于报告交流会,本文研究编写作者魏佳羽将就相关问题答疑)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一起”指数 53.37%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公办”指数 43.66%


总馆各小组和内容推荐:

人力资源组、线下推广组、开拓组、图书组、捐赠维护组、


捐款微澜图书馆:

淘宝搜索“微澜图书馆”找到链接,可以通过虚拟购买捐款微澜;
微澜总馆月捐和单次捐:微信——我——服务——腾讯公益——搜索“微澜图书馆”捐款支持微澜;

微澜分馆:各分馆主页报名馆东月捐分馆


图书组

书单推荐:

1、书单|与战争相关的书籍(含儿童,反战)【微澜诸君推荐,小新整理】

2、书单 | 与孩子共读的反战书籍 【葵予搜集整理】

3、图书组各种书单:微澜豆瓣书单

4、余余余:以性别视角阅读   ——一份不仅给女孩的书单(点击下载)

5、麦开:又好看、又好借(外国文学篇)

6、麦开:又好看、又好借(百科)

7、麦开:奇奇怪怪的绘本

8、麦开: 给大孩子的

9、麦开: 性价比超高的

10、其他:关于“儿童”发展和权利,保护

11、推荐小星星整理的:外国名著的优秀译本



微澜各馆馆东计划进展

目前,微澜图书馆已上线馆东计划53个,32个分馆成立过理事会,有21个分馆未成立分馆理事会

长图太长了,不单独贴了

由传播组志愿者宁妮娅根据基础数据整理和设计并制作,



特别感谢:

1、《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青年文摘》的持续捐赠

2、德勤、普华永道等企业发动员工参与微澜志愿服务

3、

所有的这些馈赠我们也会好好利用,为孩子服务,化为精神食粮。


我们的报道

微澜图书馆,城市边缘的真实公益微澜执行长左樵一席|流动儿童微澜图书馆雅君的有用分享| 我是微澜馆东 ;人物| 12岁,他们从城市离开之后 ;放晴公园 | 听完微澜的故事,我希望你和我一样能从中获得力量

如是生活 | 书海微澜筹款案例 | 培育“活”的公益项目“微澜图书馆”;一个“活着”的图书馆:以开源和去中心化构建公益图书馆新生态腾讯新闻×新公民计划 春节特别节目 | 流动的教育

开城门沙龙回顾:

杨东平:用教育红利来弥补人口红利的消失 ;聂日明:激励政府加大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投入 ;宋月萍:教育政策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韩嘉玲:《为教育而再次流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教育抉择》;那些从城市里消失的孩子去了哪里? 🍎🍎🍎

转载可以联络小新(微信:xingongmin2007)处理


新公民计划季报 :传播组志愿者王琳玉整理


留言区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微澜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