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

发表于2023-02-16 01:17

如果想支持某一个具体的分馆,可以随时查看微澜各分馆需求序列(实时更新),帮助微澜更快速以及把资源合理分配,也欢迎大家分享微澜给可能加入微澜的伙伴。

分馆开馆进展:各馆排班一览表(北京、广州、深圳、苏州、昆明、郑州、长沙、上海、贵阳部分分馆已开馆或有开馆时间) 可以直接点击连接中绿色色块预约某日起该分馆服务,微澜支持跨馆服务



微澜总馆公开活动预告:

快速访问:总馆活动和分馆整备活动报名  👈点击可直接进入报名链接
1、微局时间,每周四晚八点,准时获得提醒或者交流给小新发“微局”邀请入微局社群
     参与方式:腾讯会议  369-3438-8676 (会议号已更新 点击够可直接添加会议至我的会议获得提醒)
     微局也成了微局工作室,参与成员目前有: 董莉 陈路 郭云哲 张婷 邹海清  岳毅桦 廖细雄 左樵 杰西  葵予
     如果您想成为分享人,或者就某个话题发起对话,可以联络微局工作室成员。

2、微澜月度迎新会(每月第一个周六下午14:00~15:30)#腾讯会议:734-1667-7319

3、微澜集体备课厅(具体安排待通知)  共享资料:微澜绘本研习(集体备课——教案库)

     给小新发“绘本图书交流”进入绘本和图书交流社群


各分馆工作一览表:

深圳1馆

收获满满的一次值班,完成了很多个第一次:借还书、办卡开卡、书写日志等,看起来不大的一间房却要许多的细碎工夫。

除了日志上的记录,补充两点:

1. 现阶段孩子们对于图书馆的使用还仅限于借阅平台而非阅读场所,今天已经考虑到可否把午休时间利用起来;

2. 如何利用时下的社交网络进行自我推广,尽可能地调动本地的资源?

和孩子们实际接触过之后,之前的焦虑几乎完全消失了,毕竟他们天然就是渴望交流、渴望探索的。

计划的15:30结束因为孩子们的热情和宗老师的热心实际又延长了一个半小时不止,由日志上的涂涂改改便可以看出。

上海1馆

下午正好有空就提前来了,和毅桦一起根据CJ的建议把座椅重新排过,现在坐满可以有54人了,绘本盒也从靠窗桌子移到中间,就不会因太靠里而不好拿。还请教了绘本的分类,书架的购买等问题,考虑再买一个矮书架放窗边。

晚托张姐也来了,TBL见到她非常高兴,我和几位小朋友聊了聊过年的事,毅桦不一会儿已经知道了GWX想看小学奥数的书。



截图一小张开学图片,别开生面的开学


上海4馆

可以开馆啦。

广州7馆

日常开馆
负责校对了部分图书信息和图书借阅归还工作。


广州11馆

学校老师开馆。

广州21馆

下学期开馆第一天,午饭后小同学们都很积极地进来阅读和借书,并纷纷问是否每天都开馆,看到小朋友对阅读这么感兴趣感到很开心。希望随着更多志愿者的参与,开馆天数会越来越多。

好久没来,趁着今天有时间来看看。

经历了上周24馆的少人流,面对今天扑面而来的热情一下没反应过来。刚到伊始,就有小朋友问:图书馆开门了吗?看见阅览室开了灯,都大声嚷嚷起来:图书馆开门啦。听着心里还有些感动:这些孩子是盼着图书馆开呢。

上架了一些新书,也改了一批书的位置。如何归置图书,尤其是大绘本成了本馆的大问题。绘本越来越多,有很多好书,但堆叠在一起,不方便孩子们拿,他们便也少了兴趣,可惜得很。

暂且说,之后开馆就把绘本摊在桌子上,让孩子们随意看。

希望能吸引更多孩子来看吧。

有小朋友来问我找故事性的薄一点的漫画书,我对这边的书不熟悉,就跟他安利刚到的大英儿童百科漫画,鼓励他挑战一下厚一点的书,最终,小朋友借走了它。第一次成功安利出图书的感觉真不错hhh

下午空一点的时候,跟权爽聊了聊各馆的情况。21馆的管理总体而言会松一些,在补卡、借还书方面没有那么严格,允许小朋友直接报名字借书,补卡也就是多叮嘱不要再丢就补了。权爽说,这主要还是鼓励孩子们来,不管如何,先让孩子们来到图书馆就行,丢东西这些也很正常,有些孩子丢卡丢书之后就怕了,不敢来,其实在我们眼里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图书馆运营过程中总会有这些损耗成本,宁愿佛一点,让孩子们不排斥来图书馆,不排斥阅读。我一想,严一点的馆希望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但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丢了东西,确实可能胆战心惊再也不来了。两种做法,各有侧重,真是为了孩子们能更好地成长操碎了心啊。

除此之外,我们还聊了馆内小朋友们过于吵闹不看书的应对。不得不说,上周24馆的情况,虽然没有失控,但多少挫伤了我的积极性,也让我一直在想,如何更好地处理这种情况。交流之下,我感觉还是需要放平心态,孩子们吵闹多正常,太吵了就制止,不打闹,哪怕在馆内不看书待着也没必要去盯着矫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过多干预有时候或许会适得其反。

是收获满满的一天了。


北京5馆

今天第一次新5馆值班,特别巧路上碰到等车的猫姐姐,于是一起来到5馆,早上的交通可不是那么畅通,还是有点小堵的,终于在9:35到了学校,孩子们都在上课,于是赶紧进入状态。。。猫姐经验丰富,把她想到的一一记下。

新5馆特别小还特别简陋。。。三排平房,倒是方便孩子们跑来借书,更是没有多媒体不可能利用投影给孩子们上绘本课,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开心,有个三年二班的小女孩小心翼翼的问阿姨还书的问题,说可能是把书弄丢了怎么办,我把她卡一刷看并没有借阅啊,告诉她没有丢啊,小家伙马上眼睛里就眼泪汪汪的了,告诉她没关系就算真丢了也没事,又开心了去找书了。整体孩子们没有啥阅读习惯,不知道要借什么书,希望图书馆能长时间陪伴他们,给他们一个可以看书的地方。

虽然路途更遥远,房子更小,但只要有孩子们有一群爱孩子的志愿者们就能长出更美的风景~~


今天和轩在新5馆值班。途中转车时偶遇轩,很是惊喜。

我们到馆后,把三年级三个班的借书卡分别送到各班,并和班主任简单沟通了一下。随后,班主任把已转学同学的借书卡退回馆里,我们更新后将卡给了新转入学校的同学。

每个课间操,都会有大量学生涌入图书馆。其实新5馆体量不大,一次性最多容纳五十个左右孩子就差不多了。原先这个学校没有图书馆,因此微澜图书馆在这所打工子弟学校的设立,对孩子们来说绝对是一件非常利好的事情。兴许是因为从未和图书馆有过如此亲密的接触,孩子们对于选书、借书、还书的过程很是新鲜又兴奋。我和轩俩人一边给孩子们办理图书借阅手续,一边叮嘱借阅图书的注意事项,包括每人的借阅量、还书时间等等。孩子们也很配合,借书时自动排成一队,逐一办理手续。

有一位ZYT同学特意跑过来跟我说:老师,这个博物馆可真好啊。我跟他说:这是图书馆,不是博物馆哦,他看看我:这里就是博物馆,你看这里有好多好多不同的书。我没有再纠正他,从他的角度来看,也许他还真的从来没见过这么多不同种类、涉及范围这么广的图书集中在一个屋子里,还真有点“博物”的意思呢。

孩子们上课的时间段,轩和我把图书馆继续精细化拾掇一番。轩把富余的文具用品收纳在箱子里,并标识清楚后放在书架上方,这样不占用有限的办公区域;我们又把老5馆的一个绘本架从仓库搬出来(六年级男生帮忙搬的呢)放在门口位置,4个迷你书架也不是搬出来,擦拭干净后合理放置使用。门口用一个书桌当孩子们还书处,馆员扫完还书,直接放入书桌底下的大纸箱,这样,扫过的还书也可以让来借书的孩子们翻看、借阅(毕竟馆里空间有限,得充分利用垂直空间为上策)

新5馆所在的学校教室都是平房,因此这也方便孩子们课间操跑过来借书、看书,真的很便利呢。

馆里没有插座,不方便大家手机充电、烧水,也跟学校对接老师和前来查看图书馆的学校老板说明情况,请电工有空过来处理一下。

总之,顺顺利利开学了,孩子们能高高兴兴来图书馆看书、借书,就是我们这些志愿者最大的欣慰之处。



北京9馆


社区馆常开。

北京15馆

和图书馆好久不见,终于又来值班啦。小同学们都很热情,闹哄哄地借还图书,还很感兴趣地让我推荐有意思的图书。

虽然他们中的一大部分都有上学期遗留的图书没有还,我都叫他们回家仔细找找,等处理完再借新书。

和上学期一样,赠书环节非常受到欢迎,可能也是我上的都是故事书,很快就都被领走了。还有不少同学因为弄丢了借书卡,没能及时领到书籍,也都在当时进行了登记。

现场处理破损借书卡换新的时候,有一个拿着码没有磨损,只是纸面弯折过的卡的男生也想换新卡,被我劝回了。不损害功能的前提下,更希望他们能学会自己珍惜保护借书卡,承担磨损的后果。

值班的最后收拾了馆内卫生,发现被藏在角落里的《非人哉》,马上被没有离开的同学借走了。



北京18馆

日常开馆。



北京30馆

今天和搭档熊梅一起把新寄到的书全部录入了,新书暂时没有归架,放在桌子上展览几天。值班时了解到前几天交给老师的为同学们办的新卡并没有下发,今天去跟学校老师反映了一下,有部分班级的卡发下来了,应该还有个别班班主任没有发。新书《麦小米的100个烦恼》很受欢迎。


北京40馆

新学期第一次开馆,学生们的读书热情依然如故。

每个课间,他们都是飞奔而来,午间更是人群涌动。

馆里来了许多新书,馆长柯伟伟很希望这些书能尽快上架,被学生们读到。馆里的益迪码用光了,她骑车到附近的38馆取了一些回来。无奈新书太多,一时无法全部录完,她很是着急。

馆长:

经过漫长的疫情期,今天终于开馆啦!想着提前去打扫下卫生。到的时候发现学校的杨老师非常有心,已经在开学第一天进行了简单的打扫,把书架进行了整理,最后还带着同学们帮忙搬了很多新到的书籍,非常感谢!

有个初中的男孩,把开书箱称为开盲盒,他说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尤其是如果能开到自己喜欢的书,今天开了几个箱子都是绘本,也许他小小地失落了一下下。

感谢几位小伙伴细心的工作,有他们在,我又学习了很多向孩子们介绍书籍,引起他们阅读兴趣的诀窍。

总之,一切正常!开馆真好!


第一次来40馆的骆婧看到那么多新书,好书,兴奋得眼睛发亮,爱书如痴的她估计以后会是40馆的常客。

骆婧:第一次来40馆,路线不熟,中间要倒一次公交车,在倒车时上了一辆慢车,路堵站多,眼看是不能在预约时间到达,就在工作群留言,及时得到了馆长伟伟的支持。

学校是在胡同里,从进校问路,门卫师傅、老师们对图书馆都很熟悉,很热情,开心啊,太久没有进到图书馆……一进馆,柯老师和沈老师正在录新书,后面才知道她俩已经忙过一阵借书小高峰(10点10分的大课间)。一圈白色书架十分清新,书更是新,还好看,忍不住拍照片发到群里。午间借书高峰到来,扫码借书时,看到小同学们把借书卡保护得很好,多数都用卡套装着,有的同学还贴了漂亮可爱的装饰,又是让人开心的事,也很有秩序,可以想象到前面志愿者伙伴的用心工作。

初中部同学也来了,有的问有没有《孙子兵法》、有的借科技类的,有的借漫画创作、服饰绘本,还有一位郭同学来问有没有医学类的,我查后推荐了认识人体(少儿绘本),但好像不是他的需要,他说就想看那种急救手册,常见病怎么办的,我还推荐了一本户外生存手册,哈哈他刚借不久就还回来,说他现在不需要这种,到时真到野外再说吧~~当面帮他记下需求,说实话填的时候我没有投入真正信心,他问我什么时间书会到,我估摸了一下说至少两周吧。在承诺这个点上,自己的确要反思。

而拍照发到群里,毅桦马上找到很相应的书,并发布心愿,也很快被认领,郭同学这个看书心愿就这样两小时实现了,很受触动。

如果他知道这个过程,或更多同学们知道,愿望是能得到及时呼应、并很快得到帮助,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美好的事。祝愿他看到两本书时开心,愿常看书。

下午还来了一位伙伴张老师,虽第一次值班,但熟悉流程起来很快,和同学们的互动很自然融洽,还有沈老师,一直在忙,我是说话就忘了干活,她是边干活边说,介绍了附近38馆、2馆…一起微同班甚愉快🌈


微澜的新朋友张郑国虽然是第一次值班,但他学习能力强,上手很快,而且对学生们特别亲切。

张郑国:今天是志愿服务的第一天,我既期待又紧张。

。。。

我有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接触过很多小学生,相比于我之前任教的小学,鹏鹰的孩子可能认字量要少一些,知识面要窄一点,但是却多了一些孩子独有的单纯和朴素,这份真诚格外动人,也难能可贵。希望他们可以在书籍的孕养下,健康成长。

今天一天课间及午间接待学生还书,借书。待学生上课时,便录入图书,上架。忙碌而又充实!





东莞1馆

社区分馆常开。

贵阳2馆

社区分馆常开。
新书录入



长沙2馆

社区分馆常开。

郑州1馆

读者录入。

社区分馆开馆情况(只标记有借阅的日子):

北京27馆
北京22馆
北京9馆
宁波1馆
长沙2馆
广州18馆
北京9馆
东莞1馆
贵阳2馆
北京5馆社区书摊


微澜小红书

推荐:让儿童和父母在一起!—— 中国流动人口子女发展报告2023 
(2月10日,晚有关于报告交流会,本文研究编写作者魏佳羽将就相关问题答疑)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一起”指数 53.37%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公办”指数 43.66%


总馆各小组和内容推荐:

人力资源组、线下推广组、开拓组、图书组、捐赠维护组、


捐款微澜图书馆:

淘宝搜索“微澜图书馆”找到链接,可以通过虚拟购买捐款微澜;
微澜总馆月捐和单次捐:微信——我——服务——腾讯公益——搜索“微澜图书馆”捐款支持微澜;

微澜分馆:各分馆主页报名馆东月捐分馆


图书组

书单推荐:

1、书单|与战争相关的书籍(含儿童,反战)【微澜诸君推荐,小新整理】

2、书单 | 与孩子共读的反战书籍 【葵予搜集整理】

3、图书组各种书单:微澜豆瓣书单

4、余余余:以性别视角阅读   ——一份不仅给女孩的书单(点击下载)

5、麦开:又好看、又好借(外国文学篇)

6、麦开:又好看、又好借(百科)

7、麦开:奇奇怪怪的绘本

8、麦开: 给大孩子的

9、麦开: 性价比超高的

10、其他:关于“儿童”发展和权利,保护

11、推荐小星星整理的:外国名著的优秀译本



微澜各馆馆东计划进展

目前,微澜图书馆已上线馆东计划53个,32个分馆成立过理事会,有21个分馆未成立分馆理事会

长图太长了,不单独贴了

由传播组志愿者宁妮娅根据基础数据整理和设计并制作,



特别感谢:

1、《中国国家地理》《博物》《青年文摘》的持续捐赠

2、德勤、普华永道等企业发动员工参与微澜志愿服务

3、

所有的这些馈赠我们也会好好利用,为孩子服务,化为精神食粮。


我们的报道

微澜图书馆,城市边缘的真实公益微澜执行长左樵一席|流动儿童微澜图书馆雅君的有用分享| 我是微澜馆东 ;人物| 12岁,他们从城市离开之后 ;放晴公园 | 听完微澜的故事,我希望你和我一样能从中获得力量

如是生活 | 书海微澜筹款案例 | 培育“活”的公益项目“微澜图书馆”;一个“活着”的图书馆:以开源和去中心化构建公益图书馆新生态腾讯新闻×新公民计划 春节特别节目 | 流动的教育

开城门沙龙回顾:

杨东平:用教育红利来弥补人口红利的消失 ;聂日明:激励政府加大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投入 ;宋月萍:教育政策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韩嘉玲:《为教育而再次流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教育抉择》;那些从城市里消失的孩子去了哪里? 🍎🍎🍎

转载可以联络小新(微信:xingongmin2007)处理


新公民计划季报 :传播组志愿者王琳玉整理


留言区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微澜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