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红

发表于2023-05-31 21:09

实际的处理,各异(下面是细雄的工作日志):

1、有些班级老师就开始吓唬孩子们:如果没办理借阅的图书,可以悄悄放还书箱,一旦发现没有归还,两倍赔偿……于是导致一部分孩子火速还书(正常扫码借阅的图书),我可不敢借书看了。后来有找老师沟通,老师倒很开心,说她理解我的意思,不过决定还是给孩子们下点猛药。好在,班级孩子们都熟悉,所以就鼓励他们再借,但除了个别特别熟悉的孩子,今天暂时没有借阅。

2、另一个班级的孩子,干脆把书还回来(正常扫码借阅的图书),我说可以再借的,两个孩子被说动,想借,但最后还是决定先回去问问老师,当然没有再来。放学的时候去班级里沟通,确实是老师理解错误校长意思。老师虽然没有松口,但答应周二让孩子们来借阅;班级里也有几个孩子现场还书的,于是问他们还回来的书,现在其他人可以借阅,这样倒出去三本书。【有和老师沟通,我们是欢迎每个孩子都借书,每个孩子手里都有书随时可以读】

3、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进来问,阿姨,听说丢了这么多书阿,怎么丢的;也有孩子过来确认自己是否还有没还的图书;又解释,可能操作没有扫上也是正常的,你们首先不是应该来问卡里借了几本书,而是先看看书包里和家里是否有借阅看过的书没有还,欢迎还回来。

4、也有孩子过来说,阿姨,我们班主任很相信我们,所以没有说什么;我知道,老师和校长不希望我们做错的事情。

后续理事也反映,校长日常值班也会进馆跟踪图书还回来的情况。

新北京5馆我们因为日常一周五开,每天都有至少一位老馆员,所以学校和班主任处理的方式,孩子们的反应可以迅速的反馈到图书馆,且有些孩子主动来询问以及反馈(老师说,他们还找你们告状啊)。。。我们其实还有再沟通和调整的余地,也可以尽可能地和孩子们沟通解释。

但大部分时候,如果分馆人力不够;信息反馈不畅通,可能会在图书馆和孩子们之间造成某种屏障。

图书馆借助学校权威解决问题,可能非常有效和快速。

同时,在孩子的心理,是否图书馆成为学校的同盟。

与孩子,有某种程度地对立,个人以为,可能是需要警惕甚至防范的

丢书丢卡各种问题一直困扰我们,所以也想借这次机会发起讨论。

在有余力的情况下,个人确实会主张:

图书馆虽然不是法外之地,但如果孩子们在这里足够放松。

就可以在这个放松的间隙里,有机会探索和成长,以至于有些我们期待的守规矩,慢慢可以是一种自主的选择,一种自觉;这些,如果没有空间和时间,其实是比较难培养的;孩子们生活里,大多没有被给到犯错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其实也没有太多改正,学习方法和提高认识的机会。。。

另外一个方面,在过去五年多的实践里,我自己通过北京5馆以及5馆地伙伴们,我们日常地观察,互动,我们也在努力让图书馆成为一个公共空间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沟通的桥梁,孩子们彼此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通过了解不同的孩子的面向,大家对问题的理解和感受,不断地去调整我们的工作方法(很多时候主要是持续的沟通,让信息流动起来),有了更多地信息,有时候处理问题,就不太会完全地囿于固定的规则,而是在原则之上,尽量地兼顾。

因为每天会浏览日志:

1、除了丢书的问题,最近各馆发现在图书上乱涂抹,甚至飙脏话骂人的问题,也时常会被提到,有些是馆员发现的,也有些是其他孩子“告知”的,这个话题,也是值得被讨论的。

2、从上面的话题延申开的,孩子告状,我们该如何回应和处理,才能兼顾原则,公平等等。

留言区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微澜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