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馆联络员张丽红
志愿者团队以雕塑形式展现了图书馆的打动人心的日常
分享者张丽红,微雕团队:总馆执行部联络员/摄影:李益明
联络员张丽红分享了自己生病后重新去图书馆值班,给图书馆带去了一直没有补充的新图书卡时,一个小同学因为自己之前一直没补上卡而说要“投诉”她的小故事。张丽红坦言,她当时的内心波澜起伏,震惊于小同学珍贵的权利意识,也震撼于孩子对书籍的渴望;还有一点,就是感慨作为志愿者,服务意识也是需要时刻提升。微澜志愿者,总是用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所有的孩子们,这一点,弥足珍贵。
分享者石晓莉、小Amy,微雕团队:北京5馆和29馆/摄影:丁宇
石晓莉:“小朋友,你长大了要作什么呀?”
小Amy:“我长大了也要做志愿者。”
石晓莉:“今天表演让我们感动的一个瞬间,其实是在我们5馆,有一个小读者,他个儿非常非常的小。刚才在开场视频当中,他也分享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志愿者’。这个小读者,在开馆,尤其是在我们中午最忙碌时,每天都会过来,帮着志愿者整理书,上架。关键是这个孩子做这种举动,不是一天两天,几乎是每天,真的是给我们志愿者非常多的感动。
所以我们也想用微雕的这样一个时刻,来呈现微澜志愿者带给图书馆的孩子们,潜移默化的一种改变,一种信仰,谢谢大家。”
分享者德新颖 ,微雕团队:北京11馆/摄影:李益明
志愿者德新颖分享了自己的感动。有一个开馆日,她和另一位志愿者忙着处理还书时,一位小女孩跑到红姐(服务之星获奖者张全红)面前,递上一张贺卡,“老师,这是我送给您的新年贺卡”。上面写着“老师,新年快乐,图书馆的老师都非常温柔,就像童话里的老师们。”德新颖说,这个小女孩非常喜欢图书馆。
分享者张谦,微雕团队:北京12馆和23馆/摄影:李益明
北京12馆前馆长张谦分享了去年12月26日那天,12馆搬家(撤馆)时的场景,图书馆的小读者们自发地帮助志愿者们打包图书,为志愿者捶腰。
北京12分馆所在学校面临拆迁,学校师生将在这个寒假整体转到学校的另一个校区。幸运的是,新校区里也有微澜图书馆,新校区是北京微澜5分馆的所在校。
7馆志愿者馆长 韩琦

韩琦分享了在一个中午为孩子们办理借阅的过程中遇到的感动瞬间。一个小读者在借阅时,用一张橙色的纸叠成小信封,信封上写着“微澜图书馆”,还画了开心的笑脸。她轻轻地从自制的小信封中拿出借阅卡递给志愿者说,“阿姨,我要借书。”韩琦分享,她当时觉得,微澜的这张卡,微澜图书馆,在小朋友的心目中,可能不仅是一个图书馆的存在,而还有更多其他的意义。
韩琦的分享在小米志愿者刘志贤的自我指认“我就是那张半新不旧的卡”,和朱汐说“我就是那个卡套”的欢笑中结束。
分享者李雨辰,微雕团队:北京1馆和3馆志愿者/摄影:丁宇
李雨辰服务的北京微澜3馆,有一部分住校孩子,在下午放学、图书馆闭馆后,总舍不得离开,想多看会书。
李雨辰说,这是一个日常的场景。那天已经过了闭馆时间,有小读者对馆员说自己还想再看一会儿书。志愿者通常会在遵守规则和给孩子多十分钟的时间中,选择让孩子留下。小读者在十分钟到了的时候,把书放回书架,和志愿者说谢谢,然后离开。
李雨辰说:“作为志愿者,我们可能都会纠结一件事情,就是图书馆是一个阅读的场所,也是一个有规则的地方,但是,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规则有时可能会有冲突。这时候,只要不特别过份,例如威胁到安全或者其他,我们就宁愿选择牺牲一些规则也要来保护支持和鼓励他们的阅读兴趣。”
这就是微澜精神,它在意的是真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