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小时光投稿
作者:xx
夏天欢欢喜喜去了“供销社”,用破旧被水洗得发白的一元钱买了皮筋、发卡、还有给自己和老师的孙子和弟弟买了纸包糖。她多么快乐啊,买了这么多自己早就想要的东西,还剩下四毛钱,简直觉得自己是个大富翁。
当她开开心心回家的时候,还不等近家门,把剩下的纸包糖给弟弟,妈妈已经拿着竹枝等在路口,她一脸的严肃,甚至有些不耻,“你这么小不学好,做什么不好,要当小偷。”
小夏天愣住了,妈妈的竹枝可以把她的小腿打得肉开花,不会伤筋动骨,但刺痛会伴随好几天,每次母亲想要姐弟两记住什么的时候,母亲就会让你自己卷起裤腿,边抽边问你记住没有,“记不住,我给你撒点盐。“
小夏天不知道如何回答母亲,她没有偷东西啊。不过,恐惧过后,她意识到自己衣服兜里的纸包糖,”我没有偷。钱是地上捡的。“”哪里捡的?“”你们房间的书桌旁。“”你以为我会相信吗?“”真的是捡的。“”怎么捡的,谁丢的。“”我收衣服的时候,从爸爸裤子里掉出来的。“”床底下有烂絮被捡吗?”“真的是捡的,我以为爸爸不要了,钱都烂了。”
”你还不服老,还狡辩,不肯认错。我打死你算了。”妈妈再也忍不住,掀起犟着不动的夏天的裤腿,用竹枝抽起来,“你认不认错,还偷不偷了?”母亲不停的重复,倔强的夏天把眼泪忍住,不哭不回答。这让母亲更加愤怒,“你看我能不能收复你。”
但母亲终究是敌不过小夏天的倔强,看到一条条血痕肿起,终究是自己挫败了起来。扔掉竹枝,自己回屋了。
而小夏天,母亲一走,就站在原地哭,一动不动的哭。隔壁邻居的小男孩,跑过来,我不是故意告状的,我本来只想让你挨顿骂。
傍晚,爸爸回来,在每一次小夏天和妈妈有过僵持之后,爸爸都会在这几天当他们之间的传声筒。”你知道一块钱是多少吗?你知道你妈妈可以用这么作什么吗?一个小孩子,拿着一块钱去供销社买东西,你知道别人怎么看的吗?“爸爸问了很多的为你,小夏天都摇头不知道,”她不该冤枉我。“”她是谁。“”她就是她。“”她是你妈妈,对不对,你知道她打完你她自己躲起来哭了吗?你知道你在供销社买东西的时候,还买了送给别人的时候,所有看到的人都在议论和赶在你之前来向你妈妈通告消息吗,你女儿有好多钱,你妈妈在担心你吗?““可我没有偷。”“但是钱是不是从家里的地上捡到的,是不是从裤兜里掉下来的?”“是的,但是,那个钱很破很破了,我以为你们不要了。”“你怎么可以自己认为我们不要了。一块钱,你妈妈如果用来买盐或者洗衣粉,她可以用许久。”“可我确实是这么认为的,我不是偷。”“那你妈妈也可以认为是你偷的。”“所以,我是真的错了吗?”“当然,你错在先,妈妈不相信你,打你也有错。”
就这样,爸爸经过事无巨细的回归,帮小夏天捋清楚事故的过程,解开了妈妈与小夏天的误会。
但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这么幸运,他们常常因为一些小小的行为,而被人误解。这些误解可能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最近夏天和家里的小侄女聊天,她非常热衷于这个我被认为是小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