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阳江1馆多了一位活跃的志愿者shiquan来登记服务,自己便懒了下来,没怎么登记开馆和服务的情况。但是周六值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想记下来。
周六下午2点到4点值班的是一位新志愿者和一位比较新的志愿者(大概值班2-3次),业务还不十分熟练。(但是在书房,这种不熟练就上岗的情况非常多,虽然经常提醒志愿者学习《志愿者工作手册》,但是出于各种原因真正认真学习手册的人是少之又少。于是便尽量让老带新开展值班工作。)正好这个时间段书房读者还不少,两位借阅排行1、2的读者来了,借还量不少。加之其他读者在馆,以及新书到了。两位读者热切地等待着拆书、借书,一边在催着志愿者“怎么还不拆”“可以借了吗”?然而拆的书要拍照,两位志愿者也不太熟悉录书的操作(老志愿者录过,但是不熟练,要录了书才能借)。同时,还有一位小读者在向新志愿者借书,新志愿者照着小程序上的显示问小读者有没有读者卡,小读者之前一直是妈妈带过来借书的,今天妈妈没到,小读者自然说没有(阳江1馆不使用实体读者卡,直接报姓名借书),于是新志愿者便给小读者录入读者,期间也在工作群问怎么录入读者,随后也成功录入读者了。但是瞬间被我识别给冻结了新卡(以免太多重复读者),提醒他在借还的界面搜索读者妈妈的账号借还图书。(我在监控认出了小读者,在图书管理后台看到新增的是一样的读者卡)。这一part结束。
随后便是录书的环节。老志愿者依着记忆中的步骤贴标签纸、录入图书,也写了索书号,基本也没什么问题,还录得挺快的。我在后台看到17本只有两本没有写索书号,于是截图出来提醒要补充索书号。她说“这两本书已经被借出去了。”???我看到系统显示在馆呢!于是志愿者解释,因为当时拆书录书太着急了,读者急着要借,就先录他要借的书。然而借的时候却忘记扫了。这种情况很少见,但是也是可以理解的。加之借书的读者也很熟悉,不担心丢失的问题,甚至可以联系到馆补充扫码,也不怕。后面我也想到提示一下,要肯定志愿者为读者着急的心理,“急读者之所急是好的,但是工作也不能出错,这种情况可以安抚读者等一下,就说需要等待处理好了才可以借书,不然出问题了以后就借不了了”,读者知道原因也会理解工作的。日常值班工作的任何一个小环节出错,都会带来后续的麻烦,因为志愿者总在变化,没法跟进任何一个环节。这时候shiquan出场了,早在借还书一团糟两位志愿者表示不太会录书的时候,shiquan看到群里的情况,就说“我过去吧”,还没到他的值班时间,但是他一会儿就到了,就穿上志愿者服开始工作。借走两本需要修改的新书的读者刚好还在馆里(时间已经到4-6点的值班了,志愿者也换了),不只一本书没扫,十几本都没扫,shiquan把书都扫过了,也跟小读者解释等待志愿者把图书信息修改一下。这一part貌似结束了。
然而,我继续在图书管理系统后台看着,补充了个别图书的信息。怎么想都觉得有点不对劲,似乎?好像?不止有17本新书?但是只录入了17本新书,于是我把志愿者拍的图书封面大合照拿来对比,一套《拉塞-玛娅侦探所》少录了一本,整套的《这就是英语》10册没有录入,志愿者已经换班了,shiquan也忙过了回去做饭了,新书放在哪里了呢?接班的志愿者找寻着,找到了也录入了。这又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还有一个复杂的情况,最近录入新书的索书号已经不怎么按照书房的习惯——中图分类法录入了,我一想,也不能怪志愿者,有的分类的书架也确实满了,不能再放新书。那么接下来图书分类混乱的局面也就会成为常态了。。。。。。
线上处理完这些事有种很累的感觉,乱七八糟的。周日此刻记录实况又想起来,原本登录图书管理系统后台是要修改图书来源数据的,昨天也忘了。真的很感谢这段时间书房出现了一位真正热爱书房的志愿者,每周都来值班不少于2小时,每周都关注着、牵挂着书房的动态,并愿意调整自己的时间来临时帮助书房处理棘手的问题。多希望他是个大人啊!可以持续、稳定地参与书房工作,对书房和我来说都是莫大的帮助。
周日早上开馆之后,发现自习室的空调忘记关了。苦恼哦。右书房的办公室空调在监控范围,我可以监控检查提醒。而自习室的空调因为跟监控在一个地方,我监控也看不到关没关。墙上贴了希望最后一个离开的志愿者主动关电的提示,但也是难以确保大家都做到的。朋友圈提醒了一下之后袁满看到了,分享了远程操控的工具。袁满就像一个侠客,“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