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方式:先到先得,申领即获取
申领期限: 2022-12-01 19:00
限定城市:广州
交接方式:送货(邮寄)
邮费:包邮
发布人: Integrity
类别: 公益服务
供应数量:不限
申领数量:0
报名已截止
资源介绍

目标

  • 训练思维:让儿童亲身体验发现问题、提出观点、作出论证、完善想法的过程,强化思维的逻辑性。
  • 精进表达:让儿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恰当地回应他人的质疑。
  • 修炼心性:让儿童在与他人的相遇中理解不同人的独特视角,觉察、反思自己的言行、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内容

基于《111个儿童哲学思考练习》中的一道思考练习进行哲思对话。

“尊重”是一个我们经常使用的词语,尤其是当我们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或者批评别人不尊重人时。正因为我们对它太过熟悉,所以这个词的边界已经不那么清晰,也不那么具有力量了。因此,本次练习将通过分析案例来反思尊重的含义。

以下列出的情景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情景中的人物已经表现出了不尊重。学生需要判断是否的确存在不尊重的现象,并论证自己的判断。在练习结束后,学生可以尝试定义何为尊重。

下列情景中,你看到不尊重了吗?论证你的观点。

  • 玛瑞安批评了朱丽叶听的歌曲。
  • 因为安东尼撞了彼得,所以彼得管安东尼叫傻子。
  • 曾经有人错怪玛蒂尔达说她作弊,所以她回敬人家:“垃圾!”
  • 西尔维娅的父亲不小心重重地踩了她一脚,她喊道:“讨厌!”
  • 玛格丽写给她祖母的信中有很多错别字。
  • 朱尔捡到了他邻居的钱包,但没有还给人家。
  • 朱尔趁邻居不注意时偷了他的钱包。
  • 史蒂芬穿着脏衣服来上课。
  • 乔治没有做西班牙语作业,因为他对这门课不感兴趣。
  • 利亚假装没有听见奥利维亚的话。
  • 马瑞指责自己的父母不尊重自己。

 

流程

1、自我介绍与热身。

2、引入问题。

3、各自书面回答问题。

4、小组内互相查看并反馈彼此的回答。

5、带领者进行提问引导。

6、集体回顾与反思。

7、自由交流与离场。

 

关于哲思对话

是基于苏格拉底诘问法的高强度思维训练。透过提问的艺术邀请学习者在智性上下功夫,开启对自我、他者与世界的深度理解和反思,培养健全理性、修炼心性态度,弥补传统知识传授型教育的短板。

是一项集体探究活动。在集体探究中,带导者将提出或现场收集并筛选某些问题,带领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这些问题。这是一个由小组成员共同对彼此提出的原初想法进行细致严谨地加工、钻研的过程:包括理解想法、用理由来论证想法、锤炼与检验想法(澄清、深化、质疑),揭示想法的本质(概念化),辨识不同的想法之间逻辑或概念上的关联,挖掘想法背后的预设,挑战个人的思维与存在。

不是自由松散,说什么都可以、说多长时间都可以的闲聊漫谈。这种聊天在智识上是乏味的,不会有相互的挑战和碰撞,没有产生真正的理解与反思。我们采用结构化的讨论,重视表达的精准与逻辑的严格。

不是基于不同立场、成见自发形成的激烈对抗、意气之争。我们邀请你从既有的思维定势中抽离开来,摆脱急于维护自我、证明自己是对、想要求胜的心态,找到自身思维中的盲点和局限。在课程中,对话者的回答不会被评判为好的或坏的,而是会考察其是否清晰、与问题是否相关、是否给出了理由、理由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自相矛盾,等等。

不是卖弄博学、传授深奥晦涩的哲学理论的课堂。我们看重对话而非独白,专攻于实操而非教条。

不提供任何解决私人问题的灵丹妙药,不推销任何自以为正确的答案。我们在意的是对话者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勇气。

 

带导者如何促进哲思对话

-精心准备素材、设计问题、构想对话流程。

-激励对话者生成想法。

-对表达出来的初始想法进行提问与分析,帮助对话者论证、阐释、澄清、发展、深化自己的想法,邀请对话者比较自己之前和现在的想法,评论以前的想法。

-鼓励对话者之间相互质疑与评论,确保每个人的想法被严肃对待。

-当讨论过于发散或陷入僵局时,重新聚焦讨论的重点。

……

 

时间

10.25-10.27中任意一天,1-1.5小时

 

形式

优先线下,线上也可以。

 

自我介绍

张宝龙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士
  • 曾长期实习于批判性思维教育机构
  • 参与上海燎原双语小学儿童哲学课程开发和伊顿纪德“故事田”儿童哲学公益项目
  • 参与微光公益图书馆儿童阅读表达营的设计与带领
  • 法国应用哲学学院儿童哲学教师项目学员
  • 发起并主理哲思·对话·共学社区,定期组织基于不同主题的哲思对话活动。
  • 致力于通过有力发问和积极反馈,帮助个体更好地探索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惑,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碰撞、彼此激发。

申领名单 (申领0件,名称为橙色表示已发货,名称为绿色表示已收货)
留言区
请登录后留言^_^